俄專家樂觀估計:俄天然氣可以全部從歐洲轉輸亞太
俄專家樂觀估計:俄天然氣可以全部從歐洲轉輸亞太
shpgx2015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是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指導,上海市政府批準,新華社、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組建的國家級能源交易平臺、信息交互平臺、金融服務平臺。
俄羅斯天然氣的傳統消費國是歐洲國家,但在俄烏危機爆發后,包括德國等俄羅斯天然氣最大海外消費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都紛紛表示,即使現在離不開俄羅斯天然氣,但未來一定要大幅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是巨量的,如果歐洲不要,那么俄羅斯天然氣還能給誰呢?俄羅斯的一位專家給出了樂觀的答案:輸送到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可以全部轉到亞太地區!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8日報道,俄羅斯Vygon Consulting咨詢公司的分析師伊萬·季莫寧在接受該通訊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輸送到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可以全部轉到亞太地區,但前提是需要發展基礎設施。他說:“這需要建設新的天然氣管道和液化天然氣工廠,這些都需要時間?!?
季莫寧補充道,俄羅斯天然氣轉向亞太,不僅是因為歐洲想減少甚至放棄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而且2025年前,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一半以上將在亞洲國家,主要是中國和印度。到2025年,亞太地區的天然氣消費總量將比現在增加約1600億立方米。
衛星通訊社的文章稱,目前,俄羅斯通過“西伯利亞力量”管道向中國供應天然氣。該管道從2019年底開始供氣,2020年的供氣量達到41億立方米。供氣量計劃到2025年達到380億立方米的設計輸氣能力。此外,“西伯利亞力量2號”項目正在設計中,規劃建設一條經蒙古國到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年輸氣能力達500億立方米。
一艘LNG船突然改道中國?俄羅斯尋求亞洲買家出口能源
在西方國家制裁下,俄羅斯開始將能源出口重心轉向亞洲,尤其是中國大陸和印度。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俄烏危機爆發后,原本前往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的俄羅斯LNG船“Grand Aniva”號轉而駛往中國大陸。這艘建于2008年的LNG船能夠運輸145580立方米LNG,船東為俄羅斯國有航運公司Sovcomflot。
船舶跟蹤數據顯示,“Grand Aniva”號在俄烏開戰兩天后就改變航向前往中國大陸。在最近一次四月中旬的航程中,該船從庫頁島出發,抵達廣西北海港的LNG接收站卸貨。
對于俄羅斯而言,天然氣不易出口。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資料,俄羅斯只能將天然氣出口總量的十分之一液化并裝上船運出。多數LNG船原本就駛向東亞,其中許多從日本附近庫頁島南端出發。
盡管遭到歐美許多國家禁運制裁,但俄羅斯仍在持續出口能源。俄羅斯已經通過新完工的西伯利亞管線增加對中國大陸供氣。今年第一季度,以俄羅斯能源出口為主的中俄貿易比去年同期暴增近30%。
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在4月14日提及,俄羅斯應該“把出口逐漸轉向南方和東方快速成長的市場”,顯然是指作為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市場的中國大陸和第三大的印度,而第二大能源消費市場則是美國。
不過,俄羅斯將出口歐洲的能源轉移至亞洲仍面臨重大障礙,向亞洲轉賣天然氣必須鋪設相當長的管線和能將天然氣液化的特殊港口。轉賣石油也需要船運,但在西方制裁下,保險公司拒絕為俄羅斯船舶承保、銀行拒絕提供貸款資金,生怕違反制裁措施。因此,印度等國的石油公司要求俄羅斯大幅降價,以抵銷額外風險和成本。
煤炭部分面臨的物流障礙最少,可以用卡車或火車運到中國。但俄羅斯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俄羅斯煤炭出口的價值僅石油的十分之一,或天然氣的四分之一,加上西方對使用美元與俄羅斯交易的制裁也抑制中國對俄國煤炭需求。不過,由于全球對能源仍有高需求,去年秋季以來全球一直處于能源短缺狀態,俄羅斯可能至少能找到出口石油和煤炭的方法。
根據俄羅斯海關總署數據,俄羅斯去年出口的柴油是汽油的10倍以上。世界上最大的柴油消耗國是中國,而最近中國因疫情封控減少的柴油消耗預計在秋季復蘇,屆時中國政府可能會回歸過去常用的策略,大舉投資建設更多鐵路、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而這些建設大量使用耗油量大的卡車、挖掘機等重型機具。因此俄羅斯的市場地位到秋季可能將有所改善。
本文來源 | 國際船舶網
上海證券報,新華社主辦,中國證監會法定披露證券市場信息媒體,創立于1991年,是新中國第一份提供權威金融證券專業資訊的全國性財經日報,現已形成涵蓋報紙、網站、客戶端、視頻、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全媒體財經傳媒矩陣。
追求政治品德、新聞品格、專業品位、服務品質、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體財經資訊服務商,做您的決策參謀、投資顧問、理財助手。
因為敬業,所以專業;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 提示 —
轉載上述內容,旨在資訊交流分享,僅供讀者參考,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對文中陳述、觀點等持中立態度。如需轉載交易中心原創內容,請聯系后臺,感謝!